缩小“三大差距”,台州这样干
缩小“三大差距”,台州这样干
缩小“三大差距”,台州这样干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tāizhōu) 陶宇新
群山环抱间,一缕缕清甜的馒头香气不断飘出(piāochū)山谷,慕名前来的食客络绎不绝,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再掀旅游热潮(rècháo)。
这名“95后”返乡小伙黄锟鹏,从激烈的电商(diànshāng)行业转型,回村创办(chuàngbàn)了“大黄馒头”品牌,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打开销路(xiāolù),吸纳村民就业,助力村集体增收30万元。
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suōxiǎo)“三大差距”,台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de)生动(shēngdòng)实践和奋进强音。
聚焦“强城”促进区域协调(xiétiáo)发展
县城,一头连(lián)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融合城乡发展要素的(de)重要枢纽。
今年3月,仙居县高铁新城开发指挥部与(yǔ)台州(tāizhōu)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理想之城酒店项目投资协议,未来科创城在“强城”建设中再落(luò)关键一子。
走进三门沿海工业城(chéng),这里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在建项目(xiàngmù)塔吊林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沿海工业城工业总产值达23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活跃(huóyuè)支撑极。
美丽生态“变现”,产业升级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针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de)山区海岛县,台州迭代(diédài)拓展山海协作平台载体,整合提升(tíshēng)经济(jīngjì)开发区、高新区、“万亩千亿”、特色小镇等(děng)各类产业平台,落实落细“一县一策”,做强做大“一县一业”,推动山区海岛县迎来全新的发展起点,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zhòngzhèn)、商贸强镇、文旅名镇不断涌现。
近日,全国首部(shǒubù)、台州首创的(de)片区组团地方法规正式施行。“大塔后”片区作为“片区组团共富(gòngfù)”模式的先行者,以塔后村为中心,整合周边7个(gè)村以及资源相近的国赤社区(shèqū),按照“一村(yīcūn)一品、链式发展”的思路,构建了产业“生态圈”。天台县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高介绍,去年,“大塔后”片区谋划推进了37个共建项目,18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旅游经济总收入超3.4亿元。
以山区海岛县为重点(zhòngdiǎn),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支点的支撑体系加速构建。今年,台州(tāizhōu)谋划建设共富发展轴11条,重点打造9条,覆盖全市(quánshì)域18个中心镇、68个重点村,初步形成了(le)“一主三带九轴”发展格局。
聚焦“兴村”全域打造和(hé)美乡村
缩小“三大差距”,最艰巨(jiānjù)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连日来,临海市永丰镇(yǒngfēngzhèn),漫山遍野的枇杷树勾勒出“金果压枝低”的丰收图景。晨曦微露时,永丰镇大山(dàshān)郭村党支部书记(shūjì)朱海健穿梭在枇杷林中,不时抽样观察枇杷的质量。
“我们这里四季有果(yǒuguǒ),以前山路难走(zǒu),农户全靠肩挑(jiāntiāo)背扛。”朱海健感慨道,得益于政策扶持,该镇已建成多条产业路,助力高山鲜果“无痛(wútòng)下山”。在永丰镇,“生产+加工+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这些年来,台州持续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gōngchéng)”,深化强村富民(fùmín)乡村集成改革,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造福了万千(wànqiān)农民群众——在“鲜玉奇缘”品牌赋能下,玉环文旦(wéndàn)汁年销量从50万瓶猛增至300万瓶,带动(dàidòng)当地农户增收5500万元以上;温岭市吉园(jíyuán)果蔬合作社带领社员及农户在全国建立西甜瓜栽培基地1万余亩,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136名社员及基地周边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zhìfù)……
共富大道上,台州的(de)乡村各显神通。一季度,全市(quánsh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2元,增速6%;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增幅(zēngfú)10.9%;城乡倍差1.818,再创新低。
环境美(měi)了,产业旺了,生活好了,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从(cóng)火热出圈的“村(cūn)BA”,到跑出“奔腾经济”的“村跑”,从村民自导自演的“村晚”,再到越来越有戏的“村戏”,在台州(tāizhōu)广袤的乡村大地,“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解锁(jiěsuǒ)着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聚焦“融合”推进城乡(chéngxiāng)共同繁荣
“有(yǒu)了充电桩,开车(kāichē)到乡村旅游就没了后顾之忧。充电的同时还能品香茗、赏(shǎng)茶园,真是方便又惬意!”在临海市羊岩山巅,新能源车主陈良将车开进云端驿站,几盏茶工夫,车便完成了充电。
作为服务(fúwù)乡村(xiāngcūn)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口,国网浙江台州供电(gōngdiàn)公司在景区、民宿(mínsù)集聚区、农村社区等优先布局充电设施,打造村级“10分钟绿色出行生态圈”。到今年年底,台州将建成不少于3500个乡村充电桩。
充电桩加速下乡是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的(de)一个(yígè)缩影。
促进城乡融合(rónghé)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农村向城市靠拢”,而是要推倒城与乡之间无形的“墙”,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mǎnz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měihǎoshēnghuó)的向往。
为加快破除(pòchú)城乡二元结构,台州持续完善(wánshàn)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tǒngchóu)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质同标——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盘棋”,持续优化城镇和乡村(xiāngcūn)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一体推进城乡水网、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等体系布局。
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着眼有(yǒu)效破解“人、地、钱”问题,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qīngnián)入乡(rùxiāng)发展,眼下,有越来越多的(de)城里人到村里创业,也有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过上了县城上班、乡村居住的惬意生活。
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创新打造129个“浙里就业”综合服务(fúwù)站点,全面推行就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起覆盖城乡的(de)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去年,我市不仅实现城镇(chéngzhèn)新增就业9.44万人,更以城镇调查失业率4.3%的亮眼成绩(chéngjì)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都让群众有(yǒu)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de)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新(xīn)征程上,台州全市(quánshì)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以“千万(qiānwàn)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不断(bùduàn)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奋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tāizhōu) 陶宇新
群山环抱间,一缕缕清甜的馒头香气不断飘出(piāochū)山谷,慕名前来的食客络绎不绝,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再掀旅游热潮(rècháo)。
这名“95后”返乡小伙黄锟鹏,从激烈的电商(diànshāng)行业转型,回村创办(chuàngbàn)了“大黄馒头”品牌,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打开销路(xiāolù),吸纳村民就业,助力村集体增收30万元。
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suōxiǎo)“三大差距”,台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de)生动(shēngdòng)实践和奋进强音。
聚焦“强城”促进区域协调(xiétiáo)发展
县城,一头连(lián)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融合城乡发展要素的(de)重要枢纽。
今年3月,仙居县高铁新城开发指挥部与(yǔ)台州(tāizhōu)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理想之城酒店项目投资协议,未来科创城在“强城”建设中再落(luò)关键一子。
走进三门沿海工业城(chéng),这里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在建项目(xiàngmù)塔吊林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沿海工业城工业总产值达23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活跃(huóyuè)支撑极。
美丽生态“变现”,产业升级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针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de)山区海岛县,台州迭代(diédài)拓展山海协作平台载体,整合提升(tíshēng)经济(jīngjì)开发区、高新区、“万亩千亿”、特色小镇等(děng)各类产业平台,落实落细“一县一策”,做强做大“一县一业”,推动山区海岛县迎来全新的发展起点,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zhòngzhèn)、商贸强镇、文旅名镇不断涌现。
近日,全国首部(shǒubù)、台州首创的(de)片区组团地方法规正式施行。“大塔后”片区作为“片区组团共富(gòngfù)”模式的先行者,以塔后村为中心,整合周边7个(gè)村以及资源相近的国赤社区(shèqū),按照“一村(yīcūn)一品、链式发展”的思路,构建了产业“生态圈”。天台县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高介绍,去年,“大塔后”片区谋划推进了37个共建项目,18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旅游经济总收入超3.4亿元。
以山区海岛县为重点(zhòngdiǎn),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支点的支撑体系加速构建。今年,台州(tāizhōu)谋划建设共富发展轴11条,重点打造9条,覆盖全市(quánshì)域18个中心镇、68个重点村,初步形成了(le)“一主三带九轴”发展格局。
聚焦“兴村”全域打造和(hé)美乡村
缩小“三大差距”,最艰巨(jiānjù)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连日来,临海市永丰镇(yǒngfēngzhèn),漫山遍野的枇杷树勾勒出“金果压枝低”的丰收图景。晨曦微露时,永丰镇大山(dàshān)郭村党支部书记(shūjì)朱海健穿梭在枇杷林中,不时抽样观察枇杷的质量。
“我们这里四季有果(yǒuguǒ),以前山路难走(zǒu),农户全靠肩挑(jiāntiāo)背扛。”朱海健感慨道,得益于政策扶持,该镇已建成多条产业路,助力高山鲜果“无痛(wútòng)下山”。在永丰镇,“生产+加工+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这些年来,台州持续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gōngchéng)”,深化强村富民(fùmín)乡村集成改革,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造福了万千(wànqiān)农民群众——在“鲜玉奇缘”品牌赋能下,玉环文旦(wéndàn)汁年销量从50万瓶猛增至300万瓶,带动(dàidòng)当地农户增收5500万元以上;温岭市吉园(jíyuán)果蔬合作社带领社员及农户在全国建立西甜瓜栽培基地1万余亩,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136名社员及基地周边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zhìfù)……
共富大道上,台州的(de)乡村各显神通。一季度,全市(quánsh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2元,增速6%;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增幅(zēngfú)10.9%;城乡倍差1.818,再创新低。
环境美(měi)了,产业旺了,生活好了,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从(cóng)火热出圈的“村(cūn)BA”,到跑出“奔腾经济”的“村跑”,从村民自导自演的“村晚”,再到越来越有戏的“村戏”,在台州(tāizhōu)广袤的乡村大地,“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解锁(jiěsuǒ)着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聚焦“融合”推进城乡(chéngxiāng)共同繁荣
“有(yǒu)了充电桩,开车(kāichē)到乡村旅游就没了后顾之忧。充电的同时还能品香茗、赏(shǎng)茶园,真是方便又惬意!”在临海市羊岩山巅,新能源车主陈良将车开进云端驿站,几盏茶工夫,车便完成了充电。
作为服务(fúwù)乡村(xiāngcūn)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口,国网浙江台州供电(gōngdiàn)公司在景区、民宿(mínsù)集聚区、农村社区等优先布局充电设施,打造村级“10分钟绿色出行生态圈”。到今年年底,台州将建成不少于3500个乡村充电桩。
充电桩加速下乡是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的(de)一个(yígè)缩影。
促进城乡融合(rónghé)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农村向城市靠拢”,而是要推倒城与乡之间无形的“墙”,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mǎnz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měihǎoshēnghuó)的向往。
为加快破除(pòchú)城乡二元结构,台州持续完善(wánshàn)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tǒngchóu)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质同标——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盘棋”,持续优化城镇和乡村(xiāngcūn)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一体推进城乡水网、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等体系布局。
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着眼有(yǒu)效破解“人、地、钱”问题,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qīngnián)入乡(rùxiāng)发展,眼下,有越来越多的(de)城里人到村里创业,也有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过上了县城上班、乡村居住的惬意生活。
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创新打造129个“浙里就业”综合服务(fúwù)站点,全面推行就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起覆盖城乡的(de)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去年,我市不仅实现城镇(chéngzhèn)新增就业9.44万人,更以城镇调查失业率4.3%的亮眼成绩(chéngjì)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都让群众有(yǒu)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de)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新(xīn)征程上,台州全市(quánshì)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以“千万(qiānwàn)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不断(bùduàn)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奋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