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一把焊枪“点亮”美丽海岛
新时代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一把焊枪“点亮”美丽海岛
新时代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李斌:一把焊枪“点亮”美丽海岛
赵虎炯,男(nán),现任浙江省岱山县气象(qìxiàng)局党组书记(dǎngzǔshūjì)、局长,四级(sìjí)调研员(diàoyányuán)。扎根岱山海岛 38 年,坚守“兴气象以服务为先、促发展以实干为要”的信念,带领岱山县气象局干部职工创新性做好(zuòhǎo)海洋气象服务。每当(měidāng)台风、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来袭时,赵虎炯带领干部职工用扎实(zhāshí)的气象服务一次又一次地守护着渔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开展分海区预报增加适航天数(tiānshù),助力休闲渔业服务增效;秉持“气象防灾科普先行”理念,开展科普服务覆盖数十万人。2022年8月30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同年9月,中国气象局发出向赵虎炯同志学习的号召。
赵虎炯(jiǒng)(前排中)进渔港上船头(chuántóu)向渔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拍摄:郑志跃
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舟山市岱山县(dàishānxiàn),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海岛县,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属于舟山群岛,由404个岛屿组成。
岱山县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虎炯1987年(nián)入职岱山县气象局,扎根(zhāgēn)海岛38年,服务渔业、防灾减灾,海岛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他就带头(dàitóu)做什么。
“气象要担当的(de)。”赵虎炯常常这么说。几十年(jǐshínián)来,他下渔村、进渔港、上船头,及时准确(zhǔnquè)发布天气信息。2022年,赵虎炯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chēnghào)。“我能获得这份崇高荣誉,归功于所有气象工作者的默默奉献、敬业爱岗,光荣属于我们(wǒmen)全体气象同人。”赵虎炯说。

2022年5月18日,赵虎炯在中国台风博物馆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世界博物馆日主题直播。 拍摄:于梦颖
心系渔业:守护1700条(tiáo)渔船
在(zài)岱山(dàishān),天一会儿飘雨,一会儿放晴,一会儿出着太阳下着雨(xiàzheyǔ),一会儿下起瓢泼大雨;受海洋、地形影响大,天气局地性强—岱山县气象局的预报员们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做预报、预警、服务。
台风、海雾等天气不仅影响渔业生产,更直接威胁(wēixié)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岱山县气象局则守护着近1700条渔船(yúchuán)、2万多名渔民。
每天上班,查看天气形势图、打开船舶定位系统—这是赵虎炯(jiǒng)坚持了30多年(duōnián)的固定(gùdìng)动作。“一条船上有十几个渔民,就是十几户家庭。” 他说。
海风吹来,海鸥飞过,船上的(de)测风仪器旋转着(zhe)。赵虎炯举着望远镜,望向远方的自动(zìdòng)气象站,他(tā)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但举着望远镜的背影看上去(kànshàngqù)格外高大—他要去海岛气象自动站巡查。一些自动气象站坐落在无人岛礁上,这些荒岛小礁没有码头,只能租小船过去,而且必须在潮水合适的时候,找准时机“跳”上岛。
10年来,全县布设的各类海岛自动站从13个增至(zēngzhì)59个,实现(shíxiàn)所有乡镇、重要岛屿、主要港口码头、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全覆盖,岱山(dàishān)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预报服务的基础也更为坚实。

赵虎炯带领乡镇气象协理员登上大峧山岛,巡视大峧山海岛气象自动观测站和气象探测保护环境。 拍摄:赵亮
2021年4月30日,江苏省沿海出现大范围强雷暴大风天气。此时,恰逢伏休期前夜,岱山的渔船(yúchuán)(yúchuán)密集从江苏沿海返回岱山。岱山县气象局联手海洋与渔业部门,使用天气雷达加密监测,结合北斗(běidǒu)卫星船舶(chuánbó)定位系统,推行(tuīxíng)实时数据共享,帮助近千艘海上渔船“抢跑”雷雨大风,最终全部得以安全归港。
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船长,遇到危险天气,也会感到紧张。赵虎炯带领同事们制作“岱山县休闲渔业海上船只应急撤离线路图”,标明每个区域可能受到的天气影响、应急避风锚地、应急避风路线(lùxiàn)等(děng),指引船只在20分钟(fēnzhōng)内(nèi)安全撤离。

赵虎炯登船向休闲渔船船老大讲授海上强对流天气防御知识。 拍摄:郑志跃
服务民生:抓(zhuā)安全保钱袋
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休闲(xiūxián)渔业成为新兴产业,气象(qìxiàng)服务也更加精细。
几年前,船长王波从传统渔民改行做休闲渔业。然而,“7级以上风力不能起航”的规定,让适航天数大大减少(dàdàjiǎnshǎo)。船空着,也意味着(yìwèizhe)赚不到(búdào)钱。
渔民(yúmín)的(de)经济收入牵动着赵虎炯(jiǒng)的心。当时,判断是否能开航的“风力”预报是县气象(qìxiàng)局每天早上发布的公众预报。但是,不同(bùtóng)海区风力并不相同,一份预报难以代表全部海区情况。赵虎炯决心将气象服务做得更加精细:预报不同区域的风力,在安全的前提下,找出适合航运的区域。于是,岱山县气象局研制发布了全国首个《休闲渔业气象风险等级》地方标准,并从2023年起(qǐ),全县休闲渔业每年(měinián)营运时间从原来的7个月延长到12个月。
赵虎炯带队下海(xiàhǎi)开展(kāizhǎn)休闲渔业海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查。 拍摄:赵亮
“保安全、促发展。”在赵虎炯(jiǒng)心里,安全总是第一位的。岱山县气象(qìxiàng)局推出“休闲渔业”全链条气象综合风险预警(yùjǐng)服务,开展突发强天气监测预警。遇到天气过程,赵虎炯担忧船长们看不到短信(duǎnxìn),还总是要再打电话提醒。
作为渔民的(de)儿子,赵虎炯对渔民很有感情,也很了解渔民,这让他(tā)的气象服务离渔民的真正需要更近了。
“先拜师,后(hòu)服务”是(shì)赵虎炯的(de)理念。赵虎炯认为(rènwéi),渔民(yúmín)们常常和天气打交道,有自己的经验,所以要先向渔民们学习。“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两天内有台风”……当地人根据天气情况总结了不少气象谚语。赵虎炯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也教给单位的年轻人。“不能想当然,不然百姓不欢迎。”赵虎炯认为,要避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赵虎炯还带领气象局里的(de)年轻人向海岛渔业(yúyè)领域的专家和渔村智者、长者拜师,“懂渔事、知渔情”,做好渔业服务的“气象好保姆(bǎomǔ)”。于是(yúshì),年轻人们经常到港口、上岛屿,实地考察,了解服务需求、预报难点。

赵虎炯在秀山岛开展志愿服务。 拍摄:于梦颖
做馆长:走出馆门(guǎnmén)搞科普
中国台风博物馆馆长,这是赵虎炯的另一个(yígè)身份。
台风来(lái)袭,潮水拍打着拷门大坝,将一块2吨重的巨石冲到了博物馆门口。赵虎炯对游客说(shuō):“2吨重的石头也能被推这么远,台风来临时(línshí)一定要撤离、避险。”
原本,这块石头是要被(bèi)铲车铲走的,可是赵虎炯(jiǒng)舍不得花这个钱。他灵机一动,将石头“赋予”了生命。他将这块石头称为“涌石”,并写了个脚本,做了一个短片(duǎnpiàn)—“涌石”原本在海洋中(zhōng),被海浪冲到岸边,又被大浪冲到岸上。
赵虎炯突然(tūrán)想到,这块(zhèkuài)石头(shítou)就像他一样,以岱山为家,在这里防台风、抗台风。他借助这块石头警示台风的威力,也借助这块石头,致敬守护(shǒuhù)家园的人。现在,很多来台风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与这块“涌石”合影。
时间回到2003年,中国台风博物馆开馆,组织上安排赵虎(zhàohǔ)(zhàohǔ)炯(jiǒng)做馆长。那时候,赵虎炯没有接触过科普,台风博物馆里也没有什么展品。赵虎炯有些(yǒuxiē)苦恼,他尝试用展板展示台风专业知识。后来他发现,内容太专业了,离老百姓还是有些距离。
赵虎炯在(zài)码头向渔民进行气象科普。 拍摄:赵亮
他每天苦思冥想:这个博物馆该如何(rúhé)办好呢?
为了收集台风博物馆可以展现的资料、藏品,赵虎炯三天两头进(jìn)村里,找(zhǎo)老人们唠家常,想找出点有价值的线索来。可是(kěshì),忙碌了好几个月,也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一天早上,赵虎炯(jiǒng)在小吃店吃早点,和一个阿婆(āpó)聊了(le)起来。阿婆告诉(gàosù)赵虎炯,每逢有台风来,她娘家(niángjiā)的后山岗会升起一个很大的圆球。赵虎炯兴奋极了,觉得终于收集到一丝线索(xiànsuǒ),便顺藤摸瓜去(qù)考证。几经周折,赵虎炯终于找到了几位知情人,并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史料。原来,我国暴风警报风球(fēngqiú)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赵虎炯找到民间老篾竹匠,打造复原了一套7个表示不同风力等级和影响时间的风球模型。于是,封尘数十年的我国“暴风警报站”史料和“暴风警报风球”在中国台风博物馆重见天日。
从此,赵虎炯爱(ài)上了(le)科普(kēpǔ),他的思路打开了。“科普就是要点到为止,让人意犹未尽” “科普就是要换位思考”“科普一定要拉近距离”……

赵虎炯带领岱山红帆气象志愿先锋队走进鱼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送科普读物到企业。 拍摄:于梦颖
还有3年,赵虎炯就要退休了。现在他考虑最多(zuìduō)的是做好(zuòhǎo)“传帮带推”。他毫无保留地把基层气象工作(gōngzuò)和社会气象服务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带着他们(tāmen)深入基层各个领域走访调研,帮助他们了解情况、找准需求、做好服务、提高水平。

赵虎炯积极做好传帮带。 拍摄:杨波
赵虎炯说:“在美丽的岱山,我从事我喜欢的气象工作(gōngzuò)、气象事业,怎么能(néng)不高兴呢?假如有来生,我还是会选择气象工作。”
《新时代气象榜样风采录(第一辑(dìyījí))》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chūpǐn)
编辑:张艺博(zhāngyìbó) 张嘉赫 丁继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xìnxī)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40019 

赵虎炯,男(nán),现任浙江省岱山县气象(qìxiàng)局党组书记(dǎngzǔshūjì)、局长,四级(sìjí)调研员(diàoyányuán)。扎根岱山海岛 38 年,坚守“兴气象以服务为先、促发展以实干为要”的信念,带领岱山县气象局干部职工创新性做好(zuòhǎo)海洋气象服务。每当(měidāng)台风、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来袭时,赵虎炯带领干部职工用扎实(zhāshí)的气象服务一次又一次地守护着渔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开展分海区预报增加适航天数(tiānshù),助力休闲渔业服务增效;秉持“气象防灾科普先行”理念,开展科普服务覆盖数十万人。2022年8月30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同年9月,中国气象局发出向赵虎炯同志学习的号召。

赵虎炯(jiǒng)(前排中)进渔港上船头(chuántóu)向渔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拍摄:郑志跃

赵虎炯带队下海(xiàhǎi)开展(kāizhǎn)休闲渔业海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查。 拍摄:赵亮
做馆长:走出馆门(guǎnmén)搞科普

赵虎炯在(zài)码头向渔民进行气象科普。 拍摄:赵亮

《新时代气象榜样风采录(第一辑(dìyījí))》
编辑:张艺博(zhāngyìbó) 张嘉赫 丁继武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